当前位置:首页 > 区情概况 > 旅游景点 > 寺观庙宇
东林寺
 
2017-10-19   来源:庐山区志 【字体:

概况  东林寺,位于庐山北麓,西林之东500,南面香炉、经右、天池诸峰,北倚分水岭、东林山、“寺前临溪、入门为虎溪桥”。面积300亩,距九江市区12公里。东晋太元十一年(386)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慧远兴建。慧远创设莲社,大兴净土宗风,讲学、著述30余年,影响深远,名震中外。唐太宗敕赐增修,并号“太平兴龙寺”,列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唐大中年间(847-860),“东林寺殿厢塔室,亭台楼阁多达310间,藏书1万余卷,僧侣常数百人”,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北宋初年不振。宋元丰二年(1079)皇帝下诏重振东林,很快又拥有“厦屋千楹”,陆游《游庐山东林记》云寺“皆极天下之壮丽,虽闽浙名蓝所不能逮”。到元延祜七年(1320),寺尽毁于兵祸。明初又重修。明万历年间(1573-1620),“四方学者来归,不下二千指。”清咸丰年间,旋又毁于兵燹。清末复修。至解放前夕,仅剩破屋几间。“文化大革命”中又遭毁。

东林傍依瀑布,林木葱郁,烟云出没,虎溪潺潺环流,清野悦心。慧远《庐山略记》云:“北负重阜前带双流。所背之山,左有龙形而右塔基焉,下有甘泉涌出,冷暖与寒暑相变,盈减经水旱而不异,寻其源,出自龙首也。南对高岑,上有奇木,独绝于林表数十丈;其下似一层浮图,白鸥之所翔,玄云之所入也。东南有香炉山,孤峰独秀起,游气笼其上,则氤氲香烟,白云映其外,侧炳然与众峰殊别”。“山寺东林景独饶”,寺建以来,历代名僧高贤、学者骚人多会于此,晋陶渊明,南宋谢灵运,唐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韦应物、韩愈、白居易,宋苏轼、黄庭坚、岳飞、范成大、陆游,元李泂,明王守仁、毕成珪,清王士祯、查慎行、康有为等,登临揽景留连,含英咀华,留下许多吟咏,一步一惊心”之说,堪为“天下第一诗寺”。

复(拓)建  1978年,释果一应邀振锡东林。1979年,东林作为江西省第一个佛教圣地向国际、国内游客开放。1983年,列入全国重点寺院。1994年后,释传印任主持,经过十余年再造,2000年,东林更具规模,总建筑面积逾2万平方米;殿堂阁楼,椽摩栋接,丹辉碧映,圣容肃穆,梵宇庄严;果一发愿启建的48高阿弥陀佛铜像亦在积极筹建,东林将成为闻名中外的宗教文化、建筑艺术的旅游胜地。

东林的建筑群主次分明,相互映衬,聚散有序,谐和协调。纵轴线上为山门、大雄宝殿、神运殿。大雄宝殿左右侧为五百罗汉堂,沿两边伸展,东西有客堂、会客厅、上客堂、江西佛院和佛经流通处、东林寺净土宗研究会;殿前有天王殿,殿后有玉佛殿、三笑堂、十八高贤堂;三笑堂后有藏经阁、聪明泉,沿聪明泉后石阶上攀,有谢灵运讲经台、文佛塔;再往西折,有尼泊尔高僧佛陀跋驮罗塔院、远公塔院。

景点选介  天王殿  在大雄宝殿正前30处中的轴线上,占地315平方米。斗拱、单檐,绿琉璃瓦。殿内塑有四大天王高大座像,其正中处前为弥勒菩萨铜像,后为韦驮菩萨塑像。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乃东林寺主体,1985年动工,1989年竣工。由南京工学院古建专家设计,为仿宋建筑,斗拱、戗脊、垂檐、绿琉璃瓦。占地1100平方米,台基高2,总高度21。大殿正中供三大佛,即释迦摩尼佛、阿弥陀佛、消灾延寿药师佛,背面为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及海岛观音32应化法身相,两旁为16尊者塑像。大殿正门上匾额,为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书、古朴遒劲,流金溢彩。

神运殿  陆游《入蜀记》载:“神运殿本龙潭,深不可测,一夕,神鬼塞之,且运良材以作此殿,皆不知实否也。然神运殿三字,唐相裴休书,则此说亦久矣。”千年神殿,迭经兴废,“文化大革命”时破败不堪。1978年拆除重建,今日之殿,雕樑绘栋、斗拱飞檐,殿内供释迦迦叶、阿难、文殊、普贤、观音诸佛像,金碧辉煌,妙法端正。

五百罗汉堂  1985年动工,1989年竣工。罗汉堂为廊式殿堂,分列大雄宝殿两侧,各长41,宽16,面积656平方米。五百罗汉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分别安置于左右殿堂内。

壁上镌刻《功德无量碑》,记载东林寺自1978年修复以来国内外名山大寺僧尼、居士捐款名录,总金额达300余万元。

十八高贤堂  在神运殿侧,传为慧远及共修净土的612释结白莲社念经的地方,堂内两壁嵌有刘程之、雷次宗、周续之、宗炳、张野、张诠、慧远、慧永、慧持、道生、昙顺、道炳、道敬、昙恒、昙诜、慧睿、佛驮耶舍、佛驮跋陀罗18人的图象,每像高1

三笑堂  在神运殿侧,乃国民17年(1928)寺僧禅净所建。堂前临一池,寺僧谓出木池。堂外左壁嵌康有为诗及其清光绪十五年(1889)第一次游寺时寻得柳公柳碑记事;右壁嵌断碑一块,仅存10字,僧妙理于东林街土内掘出。断碑旁又一残石,上书一楷书长字,其下行书数字,尚不辨为何人所书。三笑堂因多年失修,残破不堪,直至1979年始重修一新。

莲池  位天王殿前,慧远创建东林,即凿池种莲,并与高僧名士123人结白莲社,共修净业。因历代屡遭兵燹,莲池淹塞,古莲绝种。199010月,日中友好净士宗协会理事长、佛教大学教授腾堂恭俊专程送来原由鉴真东渡时从东林带去的白莲种。经寺僧精心培育,已有重建莲池中再度扎根开花。莲池面积1050平方米,池中有滴水观音,端坐于莲丛之间。

莲社殿  原殿因风雨侵蚀,日益破损,有蒋倾之忧。19909月,新加坡佛教总会原任会长广洽法师,专程来东林捐赠新加坡币17万元,马来西亚币1万元及折合黄金二斤之金箔,帮助重建莲社。19917月,香港陈庭骅大居士捐赠港币50万元以资助。1992年落成。

藏经阁  亦称文殊阁,在十八高贤堂后,白居易《白氏长庆文集》、乾隆版《龙藏》及1985年日僧奉赠《大藏经》等珍品藏于此。“依《远公文集》例,不惜外客,不出寺门”。

唐经幢  在地藏王殿前,为3高的石塔,顶镌有莲花装饰,制作优美,幢身六面,遍刻尊腾陀罗尼经,此幢制于唐高宗永淳年(682),至今1300多年,风雨侵蚀,字体漫漶,无可辩解。近代古直《唐刻经幢》诗云:“千年卓立寺门中,阅尽沧桑世未通。我喜一时高工妙,初唐经刻六朝松”。

伽兰殿  1992年重建,分上下两层,占地170平方米。殿内供伽兰菩萨像,大厅为接待室。

玉佛殿  1993年重建。上下两层,斗拱重檐,枯黄色琉璃瓦,占地400平方米。一楼为法堂,二楼供缅甸坐玉佛(长2.5)及卧玉佛(长3)。

六朝松  十八高贤堂花墙前,虬枝铁干,树影婆娑,松针密茂,虽历尽沧桑,仍生机勃勃,有“庐山第一松”、“独树自成林”之称。传为慧远手植。四周砌以花坛,石碑刻有闵孝庆书“六朝松”3字,影堂对联云:“莲社独寻千载后,松柏犹香六朝前”。据《古层冰草堂丛书》载:“诸松之中,罗汉最难长,有植之者,十年才长尺余,以此为度,此松为千年以上物何疑,然责实无可验,姑称六朝”。

聪明泉  初名古龙泉,在神运殿后,翠竹林间,泉池1见方,池旁碑刻“聪明泉”3字,原由殷仲堪的聪明博学而得名。泉水清甘 冽,冬夏不凅。唐代诗僧皮日休诗“一勺如琼液,将愚拟圣贤。欲知心不变,还拟饮贪泉”。

虎溪桥、三笑亭  旆在寺山门外、传为慧远送客处。当年虎溪桥周围风景极美,明薛应邡诗:“霜枫万树倚危岑,急雨飞流涧水深。藻井红莲开十丈,香炉翠黛拥千寻。卑栖已解无生妙,多病真空出世心。月上虎溪谁送客,相携同听白猿吟”。虎溪桥边旧有三笑亭,今溪塞亭祀,石桥仍在。

文佛塔  在寺后山原上方塔基础上新建,9层,1-7层门上有题额,一层为文佛塔,二层为自在天,三层为光音天,四层为满净天,五层为福生天,六层为善观天,七层为仕乐天。

下方塔与上方塔  下方塔又称雁门塔、远公塔,即慧远大师墓。远公塔叠石如荔枝状,在东林寺下方,俗称下方塔。上方塔在东林寺后山上,为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高僧佛驮跋陀罗建。据载,佛驮跋陀罗随身带了五粒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来东林,埋于塔下,故又称舍利塔。原上方塔和下方塔废,1984年重修。

护法力士  为唐代石雕,形状矮状,肉紧筋粗,似有万钧之力。传为修盖神运殿时,有个力大如牛的僧人,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慧远对他特别的赏识,称其为“护法力士”,院僧为纪念这位护法力士,特为他雕凿石像,供奉于寺侧。此石像因战乱湮没多年,1975年无意中掘出。

碑碣  佛影铭 晋·慧文撰,文存,碑佚。

慧远庐山诗  晋·慧远作,文存,石佚。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晋·慧远作,文存,石佚。

发愿文  晋·刘遗民撰,文存,石佚。

东林佛影碑记  南朝宋·谢灵运撰,文存,石佚。

慧远法师碑铭  谢灵运撰。

宋佛驮跋陀罗禅师碑  文待考,碑佚。

兀兀禅师碑  文待开考,碑佚。

尊胜陀罗尼经幢  唐永淳二年刻。

东林寺碑   李邕撰并书,碑残。

碑阴记    张又新撰,碑佚。

东林寺远法师影堂碑    文存、碑佚。

唐故东林寺律大德熙怡大师碑铭   许尧佐撰,文存,碑佚。

唐造像   大中八年刻。

唐故东林寺律大德粲公碑铭      许尧佐撰,文待考,碑佚。

庐山东林寺故临坛大德塔铭     刘轲撰,文存,碑佚。

庐山东林寺观音方丈记   文待考      碑佚。

唐庐山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    白居易撰,文存,碑佚。

唐李纳东林寺舍利塔铭  文存,碑佚。

东林寺经藏碑铭   李肇撰,文存,碑佚。

唐庐山东林寺故宝称大律师塔碑   刘轲撰,文待考,碑佚

唐抚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铭   白居易撰,文存,碑佚。

唐故东林寺律大师石坟哀志铭   上谷候高撰,文代考,碑佚。

复东林寺碑铭    柳公权书,碑残。刻于唐大中初年(847),为庐山现存最古老的碑刻。

东林寺经藏碑阴记     蔡京撰,文待考,碑佚。

东林寺白氏文集记   白居易记,文存,碑佚。

东林寺经藏西廊记   白居易撰,文存,碑佚。

大孤山赋碑    唐·李德裕撰,

唐栖霞寺故大德王比律师碑    刘轲纂,文待考,碑佚。

东林寺佛驮舍利碑   唐·李湜撰,文待考,碑佚。

故江西道观察使武阳公韦公写真赞   苗绅撰,文待考,碑佚。

大唐庐山重建东林寺故禅大德公碑铭苗绅撰,文待考,碑佚。

广平公旧因记   薛正已撰,文待考,碑佚。

庐山东林寺大师堂记  文待考,碑佚。

德化王于东林寺重置白氏文集记   余文贞书,文待考,碑佚。

影堂记   五代·吴·元皓撰,文存,碑佚。

弥勒菩萨上生殿记   杨弼撰,文待考,碑佚。

上方禅师舍利塔记   彭滨撰,文存,碑佚。

菩萨泉铭   宋·苏轼撰,文存,碑佚。

神运殿记   宋·张天觉撰,文存,碑佚。

中峰本禅师修东林寺疏   元·赵孟頫书,文存,碑佚。

重建东林寺碑    元·虞集撰并书,文存,碑佚。

游东林寺诗碑    明·王守仁作并书,其真迹初在三笑堂壁间,后移于影堂。

重建庐山东林寺神运殿碑铭    祁逢吉撰。

游东林寺诗碑     明·吴应棻,碑存今大殿壁间。

古龙泉残刻    现嵌新文殊阁院墙上。

东林寺重建五如来殿碑铭    明·黄云师撰,文存,碑佚。

翁方纲和王士祯诗碑   近为木刻,存三笑堂内。

重修远公塔碑

重建庐山东林寺文殊阁碑志

感怀残碑  仅“感怀林游门前”6字可辨,其石为斜断一小块。

瀑悬残碑  只有4行,其可辨之字:(一)“瀑悬千”,(二)“梯境从”,(三)“仙题何”,(四)“足”。共为10字。

长字残碑  可辨者7字:“长”、“夫长”、“私光”、“缘号”。

普同塔碑二块  无撰书姓名,今存三笑堂。

题刻  唐颜鲁公真卿永泰丙午岁二林题名   颜真卿书记,文存,石佚。

唐御史中承韦宙大中十二年七月题名凡115字。

又韦宙周京力  张自牧等大中十二年十一月题名 凡242字。

江州刺史陈辇乾符三年题名   36字。

张崇奉诏征讨过此题名   67字。

昇元三年上党郡公景迢题名   96字。

御史大夫夏谦昇元二年题名     86字。

上柱国严续保大七年题名     91字。

江州刺史皇甫晖保大十一年题名   123字。

筠州刺史王颜癸丑题名   67字。

江州刺史黄延谦保大十五年题名    87字。

江州刺史孙汉晖显德五载题名   108字。

莲池   杨成武题,立莲池旁。